top of page

工具介紹│PasteWall

  • wuchiplan
  • 2015年7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你是不是也常常隨意記下腦袋裡突然冒出來的靈感? 在筆記本裡、計算紙裡、手機裝置裡、或是隨手抽出的衛生紙上?

每個天馬行空的想像都值得被記錄,也許有一天它會是你創業的根源。

那麼到底要怎麼好好地把這些事物都記下來呢? 最好是可以統整在一個系統上,能夠隨意編輯,讓不完整的想法終有一天變成出頭天的利器!

答案就是PasteWall

PasteWall提供快速記事、資料管理、社群分享等功能,使用者可以在每張便利貼上記載文字、YouTube 影片,隨時紀錄想法。

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好用的工具是哪個團隊研發出來的吧!

//

文 / 群募貝果

Aotter 電獺股份有限公司(Aotter Inc.)

「先有英文才有中文,原本是要叫做 otter,這是水獺的意思。」創辦人之一的謝綸,緩緩的說起多年前的故事…

會用 otter 是因為公司的前身叫 Ontoo,取自 Ontology 即哲學中的「本體論」,來由是因為這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,會希望可以把大家腦中的想法互相連結,當想法開始連結便會激盪出新的想法,這些形成一個網,這個網就叫 Ontology。

而 Ontoo 就是現在昂圖股份有限公司(flying V),這幾位創辦人從裡面獨立出來之後,必須重新取個名字,希望還是頭文字「O」,但討論好久沒有個結果。

後來有人開玩笑說乾脆叫 otter 好了,「otter,水獺」是熱血和對於環境非常熱心的生物,正好跟這群人的性格十分吻合。

但是考慮到在網站 SEO(笑),決定在前面加個「A」,加個a 之後景色都不一樣了!

AOT 是 Ahead of Time 的縮寫,是個程式術語:比預估的時間更早發佈,這樣也表達了這群人想領先時間的目標。

於是,「Aotter 電獺」就誕生了。而 Aotter 這隻插著電的水獺,也成為讓人過目不忘的可愛 logo。

現在的一切,都是為了實現初衷

電獺有三位創辦人,各別身懷絕技組成了這間公司。

更早之前是五個人常聚在一起,每個禮拜天在謝綸家的餐桌上,大家討論要怎麼做。其實當時的五個人沒想到要開公司,大家只想發展出一套產品,然後拿去賣掉換錢。

可是從過程中發現,真的要作一個完全創新的東西是很困難的,所以台灣大部份的新創團隊都會先想好商業模式、獲利模式,像這五個人這樣只想作研發的幾乎沒有。

2009年謝綸考上研究所,當時的研究計畫就是現在正在開發的平台(PasteWall 雛型),後來雖然休學了沒有把論文寫完,聽說還是造福了不少學弟妹,幫助他們完成論文。

之後,團隊輾轉的做了好多事,包含成立了昂圖股份有限公司(flying V),就是沒有將 PasteWall 好好的研發完成。

這個未完成的夢想,就像牙縫裡的一絲菜屑,梗在謝綸的心裡。一直到2013年 flying V 平穩發展後,團隊們決定要完成念念不忘的夢想,一起獨立出來創了電獺,真的把 PasteWall 好好的完成......

-

本站是為讓更多朋友知道更多創業的案例與故事,為避免侵犯著作權與公開傳輸權,本網站僅轉載部分內容,欲看全文者請連結至文章出處。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