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創業知識│創業路上的另一半,關於「共同創辦人」

  • wuchiplan
  • 2015年7月30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創業,通常省不了與自己個性和專長上互補的共同創辦人。在尋找共同創辦人時,疑難雜症實在不少:

  • 我是商科背景,要怎麼找到一位技術人才跟我合作?

  • 我要如何說服朋友辭職跟我一起創業?

  • 創業夥伴的責任和股份要如何分配?

  • 我的夥伴和我有個點子,但我們需要請人才能夠完成開發產品,怎麼辦?

  • 共同創辦人有經濟壓力,我們應該支薪嗎?

這些都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敗關鍵。

找共同創辦人好像結婚一樣,甚至比結婚還麻煩(因為你們相處的時間並非自己可以溝通控制,而是視公司情況必須自行適應),若不謹慎往往釀成大錯。

今天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尋找合適的共同創辦人?

共同創辦人可遇不可求

講這話,不是潑冷水,而是希望我們對於尋找創業夥伴先有正確的觀念。

一個不合適的人,不管你如何利誘逼迫,都是一個不合適的人。

而不合適的人,不代表他能力差或是人格有問題,他只是不適合跟你合作,或不適合創業罷了。一位需要你想破頭去說服、拿出田頭的人,不管能力多強、個性多合,都不是個好夥伴。

你應該將時間精力用在跟你有同樣願景、同樣熱忱的人身上。

先有共識,再談共事

共同創業,最怕的就是一大一小、一老一幼、一熟一嫩,無非就是怕兩人之間見解不同。在共事之前,你是否有問過你的創業夥伴,我們個人對於公司的貢獻是甚麼?專業能力?資金?人脈?設備?空間?

這些問題乍聽之下像是嫌隙之言,但認清創業夥伴在彼此心中的地位與自己的認知是否一樣,非常、非常重要。創業夥伴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對等關係,還是船長跟副手,還是隊長跟傭兵,都會影響未來合作的默契。若頭先沒共識,未來將會有吵不完的架。

創辦人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標準答案。我看過許多CEO主商、CTO事工的雙頭團隊,也看過CEO單刀聘僱、指揮VP(通常是決策比重對等但是股權不對等),但也看過以前共事過的老闆員工出來創業,老闆以CEO獨尊,而其他創辦人實為早期員工。這些不同的合作模式都有成功案例,但重點永遠是溝通。若事先沒溝通好,好比一艘船的風帆尾舵會不由方向盤而自主亂動,這種團隊沒有辦法長久。

各為所長

討論完合作關係上的共識,接著就是尊重彼此的專業,同時也要尊重自己的專業。

尊重彼此的專業,因為高手做事總是從容不迫,看在菜鳥眼裡好像一切都很容易。不同專業的合作基礎在於了解彼此專業的深度,而不會彼此相輕。

尊重自己的專業,則是常常被忽略的一點。尤其近年來科技創業興盛,時時有人鼓吹"外行人也能自己動手寫程式"的說法。然而這種涉獵非專業領域的行為,乍看之下很勇敢,其實是在浪費極大的時間和機會成本......

-

本站是為讓更多朋友知道更多創業的案例與故事,為避免侵犯著作權與公開傳輸權,本網站僅轉載部分內容,欲看全文者請連結至文章出處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