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故事│台灣棉條教主 凡妮莎
- wuchiplan
- 2015年8月3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『女孩們,每月的好朋友「小紅」報到時,你是用衛生棉條還是衛生棉呢?』
一坐定開始受訪,凡妮莎就露出開朗的笑容說:「自己真的太愛棉條了!」或許就是因為這股熱情,埋下了她未來的創業因緣。然而,凡妮莎能得到今天的成功,被封為「棉條教主」,絕對不只是憑著一股熱血和好運而已。

2003年在美國當交換學生時,凡妮莎第一次看到棉條這種商品,除了好奇,也開始拼命嘗試各式各樣不同的款式,回國之後也仍不停的與國外朋友交流,請對方寄送新款式的棉條過來,不知不覺,竟然體驗了200多種以上的棉條,也在部落格上大方開箱介紹。

『 她最近還在粉絲團寫道:「凡妮莎這十二年來試了快兩百種,還要繼續試、繼續試、試到我停經的那一天為止!」創業家的特質在她身上展露無疑,一談到喜愛的商品,就展現出無比的熱情。 』
2010年之前,市面上只有販售唯一的一款指入式棉條,不似國外有數十個棉條品牌,和衛生棉一樣受到歡迎,種類琳琅滿目。據統計,當年台灣女性的棉條使用率仍不到2.1%(2006年消基會的調查),是個乏人問津的產品,凡妮莎當年還不到30歲,憑著一股傻勁,一頭栽進這個國際品牌仍不願費心教育的市場。 (編按:棉條可分攜帶導管式、一般導管式指入式。可參考這裡)
打開台灣棉條市場的第一步:從教育著手
實際採訪棉條使用者的親身體驗:
U ,28歲:我很愛玩水愛運動,用衛生棉很不保險,動作大一點就怕外漏,隨時都要請別人注意自己的屁股上有沒有紅紅的,真的很糗。自己曾經跟友人騎腳踏車騎的很開心,結果下車時椅墊上有血,還沒有帶替換褲子的窘境。另外更加討厭的,是一群人約好去玩水時剛好那個來,很掃興!用了棉條以後就可以盡情動來動去很適合我。
E,26歲:生理期很難睡得好,用衛生棉超怕漏,翻個身、或側睡個幾分鐘,就有可能漏出來,起床時看到床單棉被一灘血很阿紮(筆者點頭如導蒜),導致那幾天都睡的很僵硬很不安穩。透過朋友介紹使用棉條,使用後真的如願睡得很香甜,雖然還是會比較謹慎的再墊一層衛生棉睡覺,不過到現在為止,一次都沒有漏出來過。
L,32歲:很怕經血的味道,所以就嘗試用了棉條,因為血液不會直接和空氣有接觸,比較不用擔心身上飄出異味。衛生棉就很難真正做到乾爽,流汗、穿比較緊的褲子都會很悶。(編按:衛生棉最大的缺點是當經血與空氣接觸時,會產生難聞的氣味。衛生棉該不該換不是決定於「經血的吸收量」,而是「接觸你外陰部的時間」。衛生棉條置於陰道內,經血尚未流出體外前就會被吸收,可以保持絕對的乾爽。摘自於康健23期。)
『 這麼好用的東西為何台灣女性使用的不多呢?』
女孩月經期間最困擾的異味、側漏、悶濕、活動不便等問題,只要使用棉條就可以獲得解決,衛生棉廣告中常用的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」,更讓棉條擁護者紛紛表示應該是屬於棉條的台詞才對。
凡妮莎仔細觀察親友對棉條的觀感之後發現,最大的原因來自於「文化差異」。台灣女性對於必須置入陰道的棉條帶有恐懼,除了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外,很多人從小接受「會流進子宮」、「容易感染」等錯誤訊息,而應該給予正確知識的衛生教育單位或學校,也從不提及這項衛生用品。各式各樣的疑惑,讓消費者對棉條充滿不良的觀感。(棉條新手可以看這篇)
一款新形態商品在上市前或上市初期(如果他剛好又有特殊的功效或是功能)因為消費者對商品是陌生的,商品教育就變成很重要的一個行銷環節。例如近日流行的紅豆水,在上市前,廠商曾邀請大量的部落客參與體驗、試用、寫分享文,也跟電視節目合作(置入行銷),讓大家認識這款新商品。
『「消費者不是不需要,只是她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,或因從小被教育的錯誤觀念,讓一般女性不敢用。」凡妮莎著手成立了棉條部落格,從「教育」著手,與大家分享棉條的種種知識。 』
在2007年十月,凡妮莎於網氏/罔市女性電子報(第251期)投稿了一篇部落格中的文章《為什麼沒有人教我用衛生棉條?》,發刊當天突然湧入很多人,閱覽人次近28,000。部落格開始受到大量關注,許多對棉條感興趣的女孩,紛紛湧入部落格,跟凡妮莎留言請益。部落格內除了介紹正確使用觀念及迷思破解外,也介紹了世界各國的衛生棉條和棉條廣告,後來也發起了以棉條為主題的電子報。鮮明的棉條教主形象、內容經營深度兼具有趣,讓凡妮莎開始擁有一群死忠擁護者。
一波三折的坎坷創業之路
因為眾多網友的要求,凡妮莎開始委託友人從國外代購,引進好用的棉條在網路上銷售,讓對棉條產生興趣的朋友也有機會可以嘗試。當時一個月可賣出上萬條,讓凡妮莎看見了台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。
後來,因為衛生署對棉條的販售規定有所限制,她的網購事業黯然落幕,廣大的粉絲群也感到非常失望。凡妮莎當時除了積極推動進口棉條的修法規定外,也同時思考其他進口棉條的方法。在台灣的法條中,衛生棉條因其侵入身體的特性,被歸類在「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的「二級醫療器材」,必須持有藥商許可執照才能公開販售。
『「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,就是拼一口氣,我來引進國外大品牌好了。」凡妮莎笑說,自己的反骨個性,推著她走向連蘇菲、嬌生等大品牌都還不想做的事。』
凡妮莎解釋,販售或代理衛生棉條需取得衛生署的「醫療器材」許可執照,這個過程相當耗時耗力,大品牌也不願意跨入這個普及率較低,消費者也仍需要被教育的市場。
她費了一番苦心,找到美國棉條領導品牌之一的Playtex,溝通了一年多終於取得代理權,然而,卻偏偏又遇上品牌易主,讓衛生署的許可執照跟審核皆需重新來過,要再花上2年的時間申請。
沒想到,凡妮莎經歷這個低潮之後不但沒有放棄,卻突發奇想,立誓要做一個屬於台灣的新品牌。她默默找上全球最大棉條代工廠,設法催生台灣第一個導管式棉條。
2010年,凡妮莎的《Kirakira凱娜》上市,是台灣市場上第一款導管式棉條品牌,耕耘四年後,她成功擴展棉條的使用族群,與屈臣氏、家樂福等通路合作 ; 更影響蘇菲、魔晰、Natracare等品牌開始重視台灣市場,讓棉條的整體市場規模和品類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。在i-Buzz(2014)的調查中更發現,台灣生理用品消費習慣逐漸轉型,口碑數前三名仍是衛生棉,但前五名棉條已佔據兩個位子......
-
本站是為讓更多朋友知道更多創業的案例與故事,為避免侵犯著作權與公開傳輸權,本網站僅轉載部分內容,欲看全文者請連結至文章出處。
Bình luận